杨涛:存款保险旨在夯实金改基础(7月22日)

近期,央行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指出,目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。我们认为,之所以认为时机已到,主要有几方面原因。

首先,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加速推进,将导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,并会压缩过于依靠信贷利息收入的银行利润空间。为了防止出现银行不良贷款增多和资产贬值带来的挤兑危机,一般都需建立存款保险制度。其次,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前提,是银行有充足的拨备,还有足够的资本金和流动性。还有,目前各种新的信贷类金融组织纷纷出现,也需要完善相应的退出机制,防止其一旦出现竞争失败而损害存款人利益。

当然,现在的金融监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,应对系统性风险的综合水平也不断改善,足以支持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改革。同时,经过多年理论争议、法律和法规的探索、实务部门在工作层面的准备、对国外经验的全面借鉴等,目前推出该项制度已经具有相对充足的理论和政策基础。

回顾历史,对存款保险制度争议多年而没有实质性结果,其主要难点亦有所体现。一则,政府对于银行业存款一直有隐性信用保障,而存款保险制度实际上是从对存款的全额保险转为部分保险。因此有人认为,此前储户所有存款都受政府信用兜底,如果推出银行存款保险,人们心理上反而会觉得存款的保障程度降低。二则,其机制设计使得对不同银行机构的影响分化,一方面,经营状况较差、资产质量不好的银行,可能遭遇存款流失,另一方面,也可能将促使公众将存款从中小银行转移至大银行。三则,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,如何进行监管主体的设计、不同监管部门的权限协调以及怎样构造具体监管模式和机制等,都面临众多挑战。既不能够简单照搬国外模式,又需要面对日益多变的金融格局和经济现状。四则,宏观经济波动往往阻碍其推出,许多人认为,在经济不景气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,不仅成本高、风险大,而且还会加重银行经营困难,引发系统性风险。五则,对于大银行来说,获得存款的能力相对较高,因此参与存款保险的积极性有限,而小银行的参与需承担较高的保险费成本,也弱化了其动力。

无论如何,从整体上看,存款保险制度是现代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,将有利于逐步建立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,这在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中已经得到验证。如果该制度得以建立,将会促进银行业的公平竞争,有利于完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,提高整体上的金融业效率。对存款人来说,虽然可能短期内需要重新适应,但是长远看,却更有利于其存款利益保障的制度化、明确化。从改革的角度来看,当前最大的问题,是各类国有企业、大企业的预算约束软化,背后的因素则是金融机构的软预算约束。建立存款保险制度,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,但却是重要的起点,促使政府从行政性的“父爱主义”思维来管理金融业,逐渐转向用市场化金融规则来行动,在硬预算约束环境下促进银行走向现代化经营机制和运营模式。

2013年8月9日 00:00